外勤365在线登录-beat365官网下载-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此条目的主题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关于三国演义的衍生作品,请见“三国演义 (消歧义)”。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类型历史小说语言中文书面语文字:中文成书年代元末明初出版信息出版时间14世纪 出版地中国系列作品改编自三国志、三国志平话

衍生作品

反三国演义、三国志、侍灵演武、三国演义、三国、定军山、左慈戏曹操、三国之见龙卸甲、赤壁、真·三国无双

规范控制LC分类法PL2690.S33

三国演义繁体字三國演義简化字三国演义标音官话(现代标准汉语)- 汉语拼音Sān Guó Yǎn Yì- 威妥玛拼音San1-kuo2 yen3-i4- 国际音标[sán.kwɔ̌ jɛ̀n.î]- 注音符号ㄙㄢㄍㄨㄛˊㄧㄢˇㄧˋ闽语- 台语罗马字Sam-kok-ián-gī粤语- 粤拼Saam1 Gwok3 Jin2 Ji6- 耶鲁拼音Sāam-gwok yín-yih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作《三国志演义》、《三国志传》、《三国传》、《三国全传》、《三国英雄志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章回小说[1]:156。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2]。是根据《三国志》、《三国志平话》改写之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3]

起源与版本[编辑]

正在阅读文章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日本绘)

三国故事在中国民间流行久远。隋朝《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观看曹操谯溪击蛟的杂戏。唐初刘知几《史通》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故事。譬如宋元时代盛行于都市游乐场之说话,题材多样,作品众多,其中最受欢迎就是取材于三国时代历史之“说三分”[4]:8。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霍四究“说三分”之事。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英宗至治年间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三国志》等史书,根据他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演义》。对《三国演义》成书有直接影响的史书,主要是《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后汉书》、《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5]。

日本学者中川谕所整理的版本谱系

《三国演义》主要版本有:

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序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即学界所称嘉靖本,简称“张尚德本”)[4]:18

明代志传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

明代李卓吾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清代李笠翁评本《李笠翁批阅三国志》

清代毛宗岗评改本《四大奇书第一种》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素朴,内容较平易。此外还有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叶逢春刊本,仅存一部孤本,藏西班牙爱思哥利亚修道院图书馆。还有万历金陵周曰校刊本。[6]至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俗称“毛本”。

近代较著名的校注本有吴小林《三国演义校注》、沈伯俊《校理本三国演义》,其中沈伯俊《校理本三国演义》校正了原本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多达七八百处[7],得到中国学术界同行高度评价,被历史学者陈辽评论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三国演义》版本”,被称为“沈本”,但也被批评有缺失[8]。

小说《三国演义》,本来应该称为《三国志演义》,因为它是正史《三国志》之演义,说成《三国演义》是不成其义[4]:13。

在大致符合历史真实前提下合理虚构细节,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创作历史小说之共同方法,如《三国演义》般取材于历史上之有名时代,并且由众多人在相当长时间里共同创作小说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尤为自然,因此史实与虚构之关系决不能简单以“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一句话来概括和说明[4]:14-15。

作者[编辑]

普遍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和他的老师施耐庵合著,但未有明确考证。

特色[编辑]

坐在四轮车上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将史书《三国志》内容及思想(义),以通俗易懂方式解说(演)而成之作品,内容大致根据《三国志》及三国志注;然而,既然是小说,也有不少虚构情节[9]:21。《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14世纪的罗贯中在叙述《三国演义》故事时,并未特别考证时代,而是凭个人时代感去描写;结果,《三国演义》初期版本中,竟然出现纸本印刷书籍,尽管印刷术是在更久之后才发明[9]:22。

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作小说的材料。”

而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恰好和曹操相反)。

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近来的电影、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回目[编辑]

破黄巾,杀阉宦(共2回)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董卓乱京师(共7回)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曹操崛起(共5回)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孙策崛起(共1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曹操苦战擒斩吕布(共4回)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许都暗云,密谋诛曹(共5回)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关羽附曹,主臣聚义(共4回)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孙权继业(共1回)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共4回)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三顾茅庐,卧龙出山(共7回)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长坂之战,携民渡江(共2回)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赤壁之战,孙刘抗曹(共8回)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诸葛孔明,三气周瑜(共7回)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西凉兴兵,马超雪恨(共2回)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刘备入蜀,三方天下(共6回)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孙权袭曹,曹操立嗣(共4回)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魏蜀决战,争夺汉中(共4回)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荆州城破,关公殉国(共4回)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三国鼎立,汉王纂统(共3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夷陵大败,先主托孤(共6回)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蜀汉南征,七擒孟获(共4回)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孔明病逝(共15回)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日语:泣いて馬謖を斬る)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姜维继志,九伐中原(共10回)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𬘭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司马伐蜀,蜀汉灭亡(共3回)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司马篡魏,三分归晋(共2回)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三国演义

故事大纲[编辑]

参见:三国 § 历史

故事背景由公元184年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至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共96年历史,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主旨,同时揉合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心理,表现对昏君贼臣大乱天下的痛恨,对明君良臣清平世界的渴慕。

黄巾起义[编辑]

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宦官曹节、王甫等人专横,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因憎恶而意图除害,不料事迹败露,反被消灭[9]:34。汉桓帝、汉灵帝昏庸无道,宠信宦官,疏远良臣,致使朝政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灵帝时,张角自称曾遇见仙人,幸得天书,学得有效治病方法。后来他云游四方给人治病(他治病的方法带有宗教色彩,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这使他声名远播),借此聚众起事,欲图推翻东汉,爆发农民大暴动——黄巾起义。

在大将军何进带领军队剿灭了黄巾军之后,又发生了十常侍之乱。这时汉灵帝已故,汉少帝刘辩即位。何进欲杀皇宫里所有宦官,反被宦官诱杀。袁绍和曹操带领众大臣冲入皇宫,杀绝宦官,还误杀不少不留胡须的男人。少帝与陈留王刘协于慌乱中逃出皇宫。

董卓之乱[编辑]

各路诸侯分头寻找,最终由凉州刺史董卓找到少帝与陈留王。董卓自恃救驾有功,趁机专权弄政,废少帝,改立陈留王为汉献帝。董卓横行,残害忠良,引起大臣愤怒。曹操行刺董卓失败而逃走,假传圣旨,召各路诸侯结盟勤王,反抗董卓。斩华雄,败吕布,十八路诸侯在袁绍率领下杀向首都洛阳,迫使董卓劫持皇帝,迁都长安。董卓后来与其义子吕布争美女貂蝉。吕布在王允劝诱下,杀了董卓。

群雄逐鹿[编辑]

长沙太守孙坚于洛阳发现了传国玉玺,欲私藏起来。袁绍大怒,逼孙坚交出玉玺。孙坚不肯,逃回长沙,途中遭荆州刘表袭击。孙坚为此与刘表结怨,后发兵进攻荆州,不料死于战中。在河北,袁绍与公孙瓒互争土地,爆发界桥之战,最后董卓假天子诏书和解才停战。同时,各路诸侯如刘备等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实力。曹操广招贤才,建立起一支强悍军队,准备霸占中原。

统一中原[编辑]

曹操奉迎汉献帝,拥护汉室,于许昌建新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剿灭中原群雄如吕布、张绣、袁术等,日渐强大,称霸中原。后来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以寡敌众,大败袁绍。曹操继续挥军北上,灭袁氏、败乌桓、平辽东,统一北方。曹操开疆拓土,建立日后魏国的基础。

孙策立业[编辑]

孙策自父亲孙坚战死后,欲重振家业,称霸江东。他拿父亲的遗物传国玉玺,与淮南袁术交换兵马。孙策掌握兵马,又有追随先父的老将、结拜兄弟周瑜及智谋之士帮助,发兵江东,经多年苦战,终于称霸,坐镇江东,为后来建立吴国打好基础。不料,孙策遇刺重伤身亡,由弟弟孙权继承基业。孙权有周瑜、张昭等能臣勇将扶持,稳坐江东,势力逐渐强大。

刘备扶汉[编辑]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的三英战吕布

刘备与关羽、张飞曾在桃园结义时立下誓言,忠心辅助汉室,拯救天下苍生。刘备讨伐黄巾有功,后得到县令官职。后来刘备投奔公孙瓒,就任平原太守,曾相约讨伐董卓,于虎牢关前与关、张二人大战吕布。曹操之父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谦部下张闿所杀,起兵攻打徐州雪耻。陶谦求助,刘备来到徐州协助陶谦抵挡曹操大军。曹操退兵后,陶谦去世前将徐州交与刘备,刘备就任徐州牧。吕布被曹操打败后,逃到徐州投奔刘备。刘备慷慨收留吕布,后来张飞惹怒吕布,吕布反夺徐州。袁术率兵打刘备,吕布便以辕门射戟的方式救了刘备,刘备与曹操联手消灭吕布。刘备同朝廷大臣密谋除掉专权欲篡位的曹操,不料事情暴露,刘备又叛曹操,斩杀曹将车胄夺徐州。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逃去投奔袁绍,又叛袁绍,后在汝南建立实力。曹操再次于汝南大败刘备,迫使刘备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表让刘备镇守新野,以抵抗将要南征的曹操。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辅佐,如鱼得水。

赤壁之战[编辑]

颐和园长廊彩绘的江东赴会情节

曹操自封丞相,统一北方后,举兵南征荆州。刘备于新野两度杀退曹军,但彼众我寡,只得放弃城池,被迫南退荆州。刘表已故,荆州由幼子刘琮接管,长子刘琦留守江夏。刘备携民渡江,来到襄阳城外,求刘琮让他进城,被刘琮拒绝。刘琮后来投降曹操,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刘琮也被杀。刘备不得已南下到江夏投靠刘琦,途中遭曹军追杀,百姓死伤无数,虽然途中曾有很多谋士劝他放弃军民(百姓),但仁义的刘备说什么就是不肯放弃他们。

为抵挡曹操凶猛的来势,刘备派遣诸葛亮前往江东说服孙权结盟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庞统巧使连环计、孔明巧借东风、周瑜赤壁纵火,黄盖使苦肉计。周瑜不容诸葛亮在吴国,多次想加害诸葛亮,但都没成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草船借箭。周瑜暂时放下杀诸葛亮的念头,专心策划对付曹操。最终,刘备与孙权的联军于赤壁之战中用火攻大败曹操,大获全胜,曹操败走华容。

荆州争夺[编辑]

赤壁大战后,孙权、刘备相争荆州。周瑜领兵与曹军大战,取胜后以为自己已经攻下荆州,不料曹军中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荆州落入刘备手中,吴军苦战一无所获。孙权不满,派遣鲁肃前往荆州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多次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推辞交出荆州,说等刘琦死后交出荆州。刘琦病逝后,刘备又说取得容身之地后再交出荆州。孙权、周瑜无奈,多次想办法夺取荆州。周瑜使美人计,欲骗刘备到东吴娶孙权之妹为妻,实为扣留刘备在东吴,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以交换主公。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刘备不但取得孙权之妹为妻,还安全地返回荆州,结果蜀国的士兵都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使出计谋屡屡被诸葛亮识破,未得成功。最终,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呕血而死,临死前还大喊三声:“既生瑜,何生亮!”

马超归汉[编辑]

在西北方,猛将马超为被曹操杀害的父亲马腾报仇,联合韩遂、羌族兴兵讨伐曹操。马超于潼关、渭水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割须弃袍、仓惶逃脱。曹操采纳谋士贾诩离间之计,成功地使马超、韩遂二人互相猜疑,最后大动干戈。马超被曹操打败,逃去投奔汉中张鲁,韩遂归降曹操。过后,刘备欲要攻打西川,刘璋向张鲁求救,张鲁派马超去葭萌关攻打刘备,刘备人马派出张飞抵御马超。结果马超和张飞挑灯夜战大打三百多回合。刘备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很惜才的刘备心里很想马超纳入自己的军队,所以诸葛亮又使了离间计让马超最终投降刘备,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刘备称帝[编辑]

周瑜死后,东吴与刘备关系恶劣,但未大动干戈。吴军与曹军开战,在濡须、合淝之战中有胜有败。在荆州,诸葛亮劝说刘备发兵进攻西川,夺取巴蜀。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又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刘备自封汉中王,拥有益州全部和部分荆州,为建立蜀汉打好基础。至此,天下鼎足而三:刘备跨有荆、益;曹操称霸中原,进占关、陇;孙权坐镇江东。后来曹操病死,次子曹丕篡汉,东汉历二百馀年而亡。曹丕改国号为魏,刘备闻讯,在巴蜀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

关张之死[编辑]

孙权仍然一心要荆州,决定发兵取荆州,并在与刘备谈判后得到江夏、桂阳、长沙。关羽攻打曹仁把守的樊城时,孙权与曹操联合,派遣大将吕蒙攻打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混入荆州。关羽得知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不得已退守麦城,并派人前往成都求刘备派援兵。吴军包围麦城,将关羽困在城中。关羽突围,中伏被擒。关羽被押往东吴,宁死不愿投降孙权,被吕蒙斩首。吕蒙因功受赏,但在酒席上突然被关羽灵魂附体,随即暴死。曹操封孙权为南昌侯。刘备痛失荆州、义弟关羽,不禁深感悲愤,欲起兵攻打东吴为关羽复仇。不料,张飞在睡梦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暗杀,两人逃往东吴。刘备因过度悲伤而昏迷过去,醒后不听诸葛亮劝阻,一意孤行要为关张复仇。

夷陵之战[编辑]

刘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败吴军,杀死关羽仇人潘璋、马忠、麋芳、傅士仁。孙权将张飞仇人范疆、张达交刘备处死,但刘备仍然怒气未息要灭吴。情急之中的孙权用人不疑,拜书生陆逊为大都督,号令东吴三军。刘备因连胜而大意,把大军布阵于树林中,犯下兵家大忌。陆逊以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陆逊因深怕曹丕会趁吴军追杀惨败的蜀军时,发兵攻打东吴,因此放弃追击蜀军。果不出陆逊所料,魏军果然进攻东吴,反被吴军所败。

刘备败军抵达白帝城,刘备因过度悲伤而病倒,命垂旦夕。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说如若儿子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可废掉刘禅,自立皇帝。诸葛亮誓言要忠心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心协力辅佐刘禅匡复汉室。

七擒七纵[编辑]

曹丕趁机联合四路兵马杀向蜀汉,包括东吴、南蛮、羌族与孟达。诸葛亮派马超把守关口,使羌兵不敢进攻;派魏延制造疑兵,使南蛮多疑不敢进攻;派孟达至交李严写信,劝孟达退兵;派赵云把守关口,抵御魏军。此四路兵马不期而退,只剩东吴一路孤军,只得退兵。最后,诸葛亮派善言语的邓芝前往东吴,成功说服孙权再度与蜀汉和好结盟,共抗曹魏。

孟获反叛,诸葛亮亲领大军前往不毛之地平定南蛮。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孟获深感懊悔,决心永远归降蜀汉。

六出祁山[编辑]

曹丕病逝,由其子曹叡继位。诸葛亮一出祁山,原本将直逼长安,因马谡丢失街亭而后败北,二次北伐粮尽而退,孙权于东吴称帝,国号吴。在蜀汉,诸葛亮上奏刘禅出师第三次讨伐魏国,决心完成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数次击败魏军及击杀大将张郃,但年数将尽,而且蜀汉之实力不足以讨伐魏国。诸葛亮决定将平生所学授予北伐期间收降的将才姜维。诸葛亮与魏司马懿斗智,双方僵持已久。最终,诸葛亮因过于操劳,在五丈原病逝。临终前,诸葛亮准备一樽木雕像吓跑以为诸葛亮未死的司马懿,争取时间让蜀军撤退。

诸葛亮死后,大将魏延不满诸葛亮的身后安排,意图夺取军权继续北伐,更不惜烧毁栈道拦截自家军队归路及攻打南郑,但诸葛亮生前早有布置,魏延被杀。

司马篡魏[编辑]

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掌握大权的曹爽的兵权,曹爽被杀。司马懿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掌握魏国大权,常有篡位的野心。司马兄弟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因患眼疾病故,司马昭独揽大权。曹髦欲除国贼司马昭,不料被司马昭部下成济杀害,司马昭又假装悲伤,将弑君之罪名推到成济身上,将成济斩首。司马昭后立曹奂为帝。

三国归晋[编辑]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愿,继续兴兵与魏国作战。后主刘禅昏庸,听信谗言,导致姜维失败,后又废了姜维兵权。姜维为逃避奸臣加害,屯田沓中。魏将邓艾乘蜀汉大乱,发兵进攻。邓艾大军翻山越岭,终于抵达成都城前。刘禅不战而降,蜀汉灭亡。姜维为复兴蜀汉,乘魏将锺会与邓艾不合,欲联合除掉邓艾,谋划重建蜀汉。锺会欲除掉司马昭,不料事情被揭发,司马昭派兵围攻锺会、姜维。锺会死于乱箭之下、姜维身负重伤,感叹无法完成诸葛亮遗愿,便拔剑自刎。

在东吴,孙权死后,吴宫内乱。诸葛恪专权,被孙峻所杀。孙峻和孙𬘭先后独揽大权,孙𬘭存篡位之心。并废了吴主孙亮,改立孙休为帝。孙休常怀有攘除国贼孙𬘭之心,联合东吴老将丁奉除掉孙𬘭,夺回大权。不过,东吴安宁并不长久。

在魏国,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受禅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魏国灭亡。西晋起用老将杜预进攻东吴,经一场恶战后打败吴军。吴主孙皓投降,东吴灭亡。经过近百年战乱,三国时代终结。司马氏三分归一,建立西晋统一天下。

与史书记载的差异[编辑]

主条目:三国演义与史书记载的差异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的桃园三结义绘画

颐和园长廊中孟德献刀的彩绘

《三国演义》是正史《三国志》之演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批评:“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语译:七分是史实,三分是虚构,导致读者往往为其所混淆惑乱。)[4]:14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中国大陆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对数部演义总体上而言,《东周列国志》最重视史实根据,《三国演义》次之,《隋唐演义》再次之。

《三国演义》亦有虚构大量的人物,详见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艺术成就[编辑]

《三国演义》精于塑造人物形象,能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举止来反映人物独特个性。如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等早已深入民心,性格突出,全赖罗贯中绘形绘声和生动逼真的描写,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善于描写战争场面和政争智斗,描述各战事精彩绝伦,如亲历其境之妙,更首创单挑场面,突显武将于沙场上的勇猛威武与英雄形象。

结构宏伟紧密,全书人物众多,头绪纷繁,情节复杂,惟作者能以蜀汉为中心,抓紧魏蜀吴三国间的冲突矛盾,写来井井有条,脉络清晰,规模宏大。

语言方面夹用文言白话,明快生动,既吸收古代文言的精华,亦加以适当的通俗化,故能“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收雅俗共赏之艺术效果。

文化影响[编辑]

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和三国时期故事传说对东亚文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最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流传民间,李商隐有《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出现“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北宋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中国古代有关三国的诗词歌赋就不胜枚举,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评书、戏剧和其他口头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且这些作品和《三国演义》的相互借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类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类三国故事剧集、漫画、书籍还是经久不衰。《三国演义》及三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在人们处于竞争环境或奋斗阶段,可能会以三国的场景,人物关系作为考量。其间的褒贬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无论褒贬的结论如何,人们对三国中人文精神的认可已经根深蒂固,难说会有较大改观。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570年代起攻明,常在坐骑马背上系部汉文版三国自修汉文。

个别的讲,在有些与《三国演义》故事相关的地区或族群中,三国文化的烙印更是明显,如诸葛姓氏,川陕地区等。明朝为提高宦官修养并作消遣,曾于北京紫禁城内刻印书籍。由宦官刘若愚《酌中志》所列宫中印书目录可知,当时所印小说,只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宦官们最爱之读物[4]:2。

中国自古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勾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来源请求]

夏志清教授在《人的文学》一文引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刘安杀妻喂肉的故事,同情旧时妇女的悲惨命运:

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

《三国演义》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如桃园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赔了夫人又折兵、蜀中无大将、三分天下,不毛之地,乐不思蜀……等等。

一些俚语也与《三国演义》有关,如“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等。

另外,《三国演义》对后世的文化作品影响深远,如《隋唐演义》等。

胡适对《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平有很大的批评:

“《三国演义》“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三国演义》拘泥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三国演义》最不会剪裁,他的本领在于搜罗一切竹头木屑,破烂铜铁,不肯遗漏一点。因为不肯剪裁,故此书不成为文学的作品”,“不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

但胡适充分肯定《三国演义》在明清以来数百年的国民教育史上的地位:

《三国演义》究竟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他的魔力。五百年来,无数失学国民从这部书里得到了无数的常识与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得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他们不求高超的见解,也不求文学的技能;他们只追求一种趣味浓厚,看了使人不肯放手的教科书。“四书五经”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廿四史”与《通鉴》、《纲鉴》也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古文观止》与《古文辞类纂》也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但是《三国演义》恰能供给这个要求。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要求,我们都曾尝过他的魔力,我们都曾受过他的恩惠。

对日本的影响[编辑]

江户时代,日本于1689年至1692年(元禄二年至五年)出版《三国演义》日文翻译本《通俗三国志》,译者为湖南文山(京都天龙寺义辙与月堂之笔名),是第一本全文翻译成日文之外国小说,也是继满文翻译本于1650年出版后,世上第二本《三国演义》译本[9]:20。明治时代以后,幸田露伴(1927年)、吉川英治等文学家各自对此书校订、翻译及改写[9]:20。

《三国演义》描写是3世纪的故事,描写方式却是14世纪的风格;正因如此,小说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及其英勇事迹,很易给读者像看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物般亲切[9]:22-23。

中国的《三国演义》在日本战国时代常被当作是军事政策的指南,例如:在三方原之战,德川家康效法诸葛亮的空城计,使武田信玄中计。

而人物的描写也让人著迷,例如同为战国时代的陆奥国大名津轻为信相当崇拜关羽,也学演义中关羽留长胡须,被喻为津轻美髯公。

对现代的影响[编辑]

现时不论是东方或西方的机构,有不少都以《三国演义》的故事教训来做商业政策。例如,香港的冯两努就出版了一辑十多本的《三国启示录》,教导商家如何把《三国演义》策略运用于商场上,以及日本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也是运用《三国演义》内容于商场和员工教育训练上。

金庸《鹿鼎记》曾透过《三国演义》对主角韦小宝的启发,突显传统小说与戏曲对中国基层人民的影响力。韦小宝不识字,对历史认识全部来自戏曲。在罗刹国协助苏菲亚夺权时,便想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桥段(另外就是康熙曾对他说过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的事迹)。之后对王屋派也使用过“柴桑吊孝”的桥段。

毛泽东阅读《三国演义》中所载的政治、军事故事,并在实际行动中参考及使用。[10]

香港邮政于2021年3月以《三国演义》为题,发行一套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11]

衍生作品[编辑]

影视作品[编辑]

参见:三国题材艺术列表

华语动画作品[编辑]

参见:三国题材艺术列表关于日本、韩国拍摄的三国题材动画,请参考“三国题材艺术列表”。

由台湾拍摄的动画电影《三国演义》于1978年上映,导演蔡明钦。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36集动画《大话三国》于2000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39集动画《Q版三国》于2003年播出;52集《Q版三国之三小强》于2012年播出;《Q版三国之三小强大电影》于2014年上映。

由中国大陆及日本合作拍摄的52集动画《三国演义》于2009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108集动画《亿唐剧场-三国演义》于2010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124集动画《口水三国》第一季于2014年播出;第二季46集于2017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52集动画《主公在哪》于2015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60集3D动画《三国演义》第一季于2017年播出;第二季《三国演义-逐鹿中原》40集于2019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12集动画《三国小人书》于2020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13集动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第五季之《乱世三国篇》于2020年播出。

由中国大陆拍摄的22集动画《三国演义之前传》于2021年播出。

模型[编辑]

由日本万代改编自本作的模型系列《BB战士三国传》,大受欢迎。

漫画[编辑]

《三国演义》自中国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尤其喜欢。1939年至1940年,吉川英治发表衍生小说《三国志》在报纸连载,该小说以《演义》为底本,但是纠正了拥刘反曹倾向,删减神话成分,备受日本读者喜爱。《三国演义》改编成漫画或动画不下数十次,例如横山光辉《三国志》,传入日本后,《三国演义》普遍称为《三国志演义》,有不少日本人受到早期湖南山人日文译本和吉川英治衍生小说影响习惯简称为《三国志》。由于《三国志》(其实是《三国演义》)题材于日本颇受欢迎,加上此略称广为流传,导致部分人仍旧以为日本地区所称《三国志》为正史。香港漫画家陈某也有以三国改编的《火凤燎原》。同样也是香港漫画家李志清曾到日本推出《三国志》漫画,日本漫画家山原义人的《龙狼传》等改编漫画也很受欢迎。另外也是日本漫画家王欣太,曾在作品《苍天航路》第一卷的作者手记,叙述是为了和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及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做叙事上的分庭抗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音乐剧风格的三国漫画,剧情内容十分精彩。此外《派对浪客诸葛孔明》于2019年12月31日起在《Comic DAYS》(讲谈社)开始连载。

游戏[编辑]

参见:三国题材电子游戏列表

关于发布至今的三国题材游戏作品,请参考“三国题材电子游戏列表”。市面上有许多电子游戏以三国作背景,著名的有日本光荣特库摩三国志系列、真·三国无双系列、《决战II》、《三国志战记》、《三国志英杰传》和《孔明传》及《曹操传》等。除了《横山光辉三国志》推出过相近三国志系列战略游戏外,也有《吞食天地》故事形式游戏分别于任天堂游戏机及电脑上出现,其中《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战》后来被台湾买下来,以中文蓝本推出。台湾智冠公司亦推出过《三国演义》1至3代战略游戏,但到了第3代,因为当年日本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系列游戏,无论在画面质素及娱乐性均远先进于台湾版本,致使第三代《三国演义》不太受到欢迎。然而,《三国演义》基于使用中文版本,有别于当年任天堂游戏和光荣出品的三国游戏只有日文和英文版本界面,仍然有一定影响力。据说,因为台湾此游戏的成功,才吸引到光荣公司将三国志第1至3集电脑游戏翻译成中文版本戏。2001年中国大陆发行《傲世三国》游戏,而台湾宇峻奥汀开发的幻想三国志系列更推出日文版,另外台湾亦推出过三国群英传系列、《轩辕剑外传-汉之云》、《三国志赵云传》及《三国战纪》等电脑游戏,此外以三国为题的网络游戏则是多不胜数。

而今,智慧型手机时代来临,手机游戏销量及热门程度不下于主机游戏与电脑游戏,许多厂商看准《三国演义》的通俗性为主题,开发出一系列相关的游戏,使得三国主题的游戏在手游市场数量颇多,包含三国志拼图大战、逆转三国、真‧三国无双Blast、真三国大战等等,而在PC平台饱受好评的三国志曹操传也被中国网友制作为手机版,在网路上流传甚广,可见三国演义的影响度未随著时代而缩小,反而因网路的影响,而使得更加广为人知。

2025年日本光荣特库摩在全球发行《真·三国无双 起源》游戏,在Metacritic(M站)上的平均分达到了80分(PS5版本);在IGN上的分数达到了9分。这一成绩让它成为三国演义题材中评分最高的游戏,广受全球玩家好评。

综艺[编辑]

2021年优酷《老郭有新番》;表演者:郭德纲。

2021年爱奇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三国系列;表演者:江东鸣组合(成员包括蒋易、李栋、陈天明)。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版. 北京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出版集团重印. 2009. ISBN 978-7-107-21515-5.

^ 演义以史为据,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百川书志》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三国演义 序

^ 4.0 4.1 4.2 4.3 4.4 4.5 金文京著,邱岭、吴芳玲据东方书店1993年日文初版译,李均洋校. 《三國演義的世界》.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ISBN 978-7-100-07335-6.

^ 沈伯俊. 沈伯俊论三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11-01. ISBN 9787564364403.

^ 中国小说善本典籍的环球行纪― 以耶鲁大学藏明周曰校刊乙本《三国志演义》为例 (PDF). [2023-08-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07).

^ 再谈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201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9).

^ 关于《沈伯俊校理三国演义》的几点商榷. [201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0).

^ 9.0 9.1 9.2 9.3 9.4 9.5 金文京著、林美琪译. 《三國志的世界:東漢與三國時代》. 新北市: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8.

^ 毛澤東與《三國演義》. [202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 特別郵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 《三國演義》」 (PDF). [2021-02-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21).

来源[编辑]

书籍

金文京 著:《三国演义的世界》,邱岭、吴芳玲 据东方书店1993年日文初版 译,李均洋 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ISBN 978-7-100-07335-6

B. Riftin(李福清)著,尹锡康 等 译:《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魏安 著:《三国演义版本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夏志清 著:《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安徽文艺出版社

文章

周建渝:〈《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对话特质及其意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周建渝:〈《三国演义》的平行式叙述结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董保中:〈罗曼蒂克的“国贼”曹操的权力追求与意向——《三国演义》小说的意图与情节的自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董保中:〈“天意”悲剧与“命运”悲剧——《三国演义》悲剧的特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川谕:〈与讲堂费守斋刊《三国志传》的性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在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参见[编辑]

Scholia上有关三国演义的信息

三国

三国演义人物列表

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三国志人物列表

《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

查论编罗贯中《三国演义》情节

桃园三结义

黄巾之乱

曹操流亡

汜水关之战

虎牢关之战

三英战吕布

文和乱武

襄阳之战

孙策统一江东之战

曹操攻徐州之战

曹操灭袁术之战

曹操迎接汉献帝

宛城之战

下邳之战

官渡之战

过五关斩六将

马跃檀溪

博望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

夏口之战

江夏之战

三顾茅庐

隆中对

赤壁之战

借荆州

长沙之战

合肥之战

益州之战

潼关之战

阳平关之战

葭萌关之战

汉中之战

樊城之战

夷陵之战

诸葛亮南征

七擒孟获

石亭之战

街亭之战

六出祁山

骂死王朗

空城计

五丈原之战

高平陵之变

王凌之乱

毌丘俭文钦之乱

诸葛诞之乱

甘露之变

姜维北伐

司马昭灭蜀汉之战

锺会之乱

晋灭吴之战

人物真实人物

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赵云

马超

黄忠

姜维

魏延

庞统

刘禅

关平

关兴

张苞

徐庶

法正

廖化

费祎

张翼

蒋琬

王平

简雍

麋竺

麋芳

孙乾

严颜

杨仪

刘封

刘永

刘理

刘巴

李恢

马谡

马良

诸葛瞻

诸葛尚

诸葛均

李严

董允

邓芝

向宠

吴懿

吴兰

雷铜

赵广

赵统

向朗

伊籍

尹默

黄权

吕凯

王甫

张嶷

陈式

吴班

朱褒

高定

曹操

曹丕

夏侯惇

夏侯渊

典韦

许褚

张辽

徐晃

张郃

曹仁

庞德

贾诩

郭嘉

荀彧

荀攸

李典

乐进

于禁

满宠

曹休

曹彰

曹植

曹真

曹芳

曹叡

曹爽

曹昂

曹安民

曹纯

曹泰

曹洪

夏侯威

夏侯惠

夏侯和

夏侯楙

夏侯霸

夏侯尚

夏侯玄

牛金

王朗

文聘

王双

郝昭

程昱

朱灵

张虎

乐𬘭

臧霸

辛毗

陈矫

贾逵

马遵

文钦

蔡瑁

韩浩

许仪

典满

蒋济

董昭

陈群

戴陵

毛玠

张允

王忠

刘岱

王粲

蔡邕

孙坚

孙策

孙夫人

孙权

周瑜

陆逊

太史慈

甘宁

吕蒙

黄盖

周泰

凌统

丁奉

大乔

小乔

鲁肃

韩当

程普

朱然

徐盛

潘璋

陈武

诸葛瑾

诸葛恪

虞翻

张昭

薛综

蒋钦

董袭

全端

朱治

朱桓

马忠

陆抗

张纮

孙匡

孙朗

孙峻

孙𬘭

孙亮

孙韶

孙休

孙桓

孙静

孙贲

孙翊

步阐

朱异

吕范

步骘

吴景

陆凯

骆统

凌操

陆绩

周鲂

张温

万彧

濮阳兴

朱据

滕胤

阚泽

顾雍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司马朗

司马孚

司马炎

司马望

郭淮

邓艾

锺会

贾充

文鸯

诸葛诞

邓忠

锺繇

王濬

杜预

公孙渊

公孙恭

公孙康

公孙度

王经

王沈

王业

成济

成倅

诸葛绪

汉灵帝

汉少帝

汉献帝

张角

张宝

张梁

董卓

樊稠

李傕

郭汜

张济

徐荣

李儒

华雄

胡轸

董旻

牛辅

王允

李蒙

李肃

吕布

陈宫

高顺

魏续

宋宪

曹性

侯成

袁绍

袁熙

袁尚

袁谭

颜良

文丑

沮授

审配

田丰

高览

郭图

逢纪

淳于琼

吕翔

吕旷

吕威璜

袁术

纪灵

何进

刘表

黄祖

刘琦

刘琮

蒯良

蒯越

苏飞

孟达

霍峻

刘繇

严白虎

公孙瓒

公孙越

刘璋

张松

张任

董和

张鲁

张卫

马腾

韩遂

马铁

马玩

杨秋

梁兴

成宜

杨昂

杨任

韩玄

金旋

赵范

刘度

左慈

孟获

华佗

于吉

韩馥

卢植

皇甫嵩

董承

张绣

段煨

张杨

朱儁

虚构人物

貂蝉

周仓

关索

程远志

祝融夫人

带来洞主

董荼那

阿会喃

金环三节

忙牙长

木鹿大王

朵思大王

兀突骨

孔秀

韩福

孟坦

卞喜

王植

秦琪

夏侯恩

武安国

淳于导

穆顺

朱芳

张明

刘达

花永

寗随

丘本

谭雄

邓茂

南华老仙

裴元绍

蔡和

蔡中

《三国演义》影视动漫与电子游戏改编及派生作品(英语:List of media adaptation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电影列表

《定军山》(1905)

《左慈戏曹(英语:The Witty Sorcerer)》(1931)

《貂蝉(英语:Diao Chan(film))》(1938)

《貂蝉》(1958)

《貂蝉与吕布(英语:Tiao Chan (film))》(1967)

《洛神传》(1982)

《神通术与小霸王》(1983)

《三国志:关公》(1989)

《三国之忍者源流》(1993)

《诸葛孔明》(1999)

《一代枭雄曹操》(1999)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2008)

《赤壁》(2008)

《赤壁Ⅱ:决战天下》(2009)

《关云长》(2011)

《铜雀台》(2012)

《影》(2018)

《新解释・三国志》(2020)

《真・三国无双》(2021)

电视列表电视剧

《洛神》(1975)

《三国春秋》(1976)

《诸葛亮》(1985)

《诸葛亮》(1985)

《貂蝉》(1987)

《貂蝉》(1988)

《桃园三结义之刘关张传奇》(1989)

《孙权轶事》(1993)

《关公》(1993)

《三国演义》(1994)

《乱世·妖后》(1996)

《关公》(1996)

《医神华佗》(2000年)

《吕布与貂蝉(英语:List of media adaptation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2001)

《卧龙小诸葛》(2001年)

《貂蝉》(2002)

《武圣关公》(2004)

《洛神》(2002)

《终极三国系列》(2009 · 2017)

角色

剧集(英语:List of K.O.3an Guo episodes)

《三国》(2010)

《廉石传奇》(2011)

《回到三国》(2012)

《新洛神》(2013)

《半为苍生半美人》(2015)

《曹操》(2015)

《武神赵子龙》(2016)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

《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2018)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2018)

《风起陇西》(2022)

电视电影《钟繇》(2011)动画

《高羽荣 三国志(朝鲜语:고우영 삼국지)》(1980)

《三国志I(日语:三国志 (日本テレビ))》(1985)

《三国志II飞翔的英雄们(日语:三国志 (日本テレビ))》(1986)

《横山光辉 三国志》(1991)

《三国志·英雄的黎明》(1992)

《三国志·燃烧的长江》(1993)

《三国志·遥远的大地》(1994)

《一骑当千》(2003)

《钢铁三国志》(2007)

《苍天航路》(2007)

《三国演义》(2009)

《SD高达三国传》(2010)

《侍灵演武》(2016)

《三国演义(3D动画)》(2017)

特摄

《三国志 (布袋戏)(日语:人形劇 三国志)》(1982)

《梦想三国》(2016)

电子游戏列表

《三国志系列》

《三国志英杰传》

《三国志孔明传》

《三国志曹操传》

《三国无双》

《决战II》

《三国志战记》

《三国志战记2》

《真·三国无双系列》

《真·三国无双 起源》

《真·三国无双 Advance》

《真·三国无双二度进化》

《真·三国无双Online》

《真·三国无双 连袂出击》

《真·三国无双 连袂出击2》

《真·三国无双DS 斗士之战》

《真·三国无双 VS》

《真·三国无双 Next》

《真·三国无双 英杰传》

《真·三国无双 斩》

《真·三国无双 霸》

《真·三国无双 M》

《三国群英传系列》

《三国群英传IV》

《吞食天地》

《吞食天地II 诸葛孔明传》

《吞食天地》

《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战》

《三国志武将争霸》

《三国战纪》

《幻想三国志系列》

《轩辕剑外传 汉之云》

《轩辕剑外传 云之遥》

《三国霸业》

《三国霸业2》

《傲世三国》

《傲世三国:三分天下(英语:Dragon Throne: Battle of Red Cliffs)》

《制霸三国》

《三国赵云传》

《三国赵云传之纵横天下》

《赵云传:云汉腾龙》

《三国之星海风云系列》

《恋姬†无双》

《全军破敌:三国》

《热血三国志》

《卧龙:苍天陨落》

漫画

《火凤燎原》

《三国志》

《龙狼传》

《三国英雄传》

《吞食天地》

《苍天航路》

《怪·力·乱·神(英语:Qwan)》

《一骑当千》

《超三国志-霸(英语:Lord (manga))》

《BB战士三国传》

《DRAGON SISTER! -三国志 百花缭乱-(英语:Dragon Sister!)》

《魔法无双天使冲锋突刺!!吕布子》

《侍灵演武》

《天子传奇7三国骄皇》

卡牌游戏

《博图三国志(英语:Portal Three Kingdoms)》

《三国志大战》

《三国杀》

《三国杀Online》

查论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四大名著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四大奇书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金瓶梅

四大名剧

西厢记

牡丹亭

桃花扇

长生殿

五大传奇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琵琶记

六才子书

庄子

离骚

史记

杜诗

水浒传

西厢记

四游记

西游记

东游记

南游记

北游记

其他

封神演义

杨家将

聊斋志异

济公全传

三遂平妖传

中国主题 三国主题 文学主题 书籍主题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VIAF

各地

加泰罗尼亚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捷克

澳大利亚

2

波兰

其他

HKCAN

IdRe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