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勤365在线登录-beat365官网下载-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

你我共见证:“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穹顶之下

你我共见证:“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穹顶之下

《穹顶之下》:一部母亲与雾霾的私人抗争

从个人故事出发,唤起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关注

今天上午,柴静关于雾霾问题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正式发布。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深度调查,更是一位母亲为孩子健康发出的呼声。

作为南方周末的环境记者,我长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早在2014年5月,我与柴静在环保部的一次会议上相遇,此后她频繁向我请教相关知识,并搜集专家联系人信息。当时我没有对外透露她的动向,因为在我眼中,这只是普通的专业交流。

直到2015年1月,我受邀前往观看她的演讲并提出修改建议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她长达一年的秘密工作。原来,在一次交谈中她告诉我:“听到她心跳的那一瞬间,我只希望她能健康。”然而,她女儿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出患有良性肿瘤,并需接受手术治疗。

这让我震惊不已。尽管我已撰写过多篇有关空气污染对人体影响的文章,但在看到柴静的女儿病例之前,那些数据始终只是数字而已。

面对质疑,柴静也坦言自己曾犹豫是否讲述孩子的经历。但作为一名母亲,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揭示雾霾背后的真相。我们并未直接将空气污染与她女儿的疾病建立因果关系,而是强调环境污染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最终,《穹顶之下》以专业结构展开:解释雾霾是什么、它来自哪里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叙事方式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该片放映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许多人表示愿意主动转发宣传。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社会对于环境议题认知的巨大变化——从前几年对PM2.5监测数据的争论到如今全民讨论如何治理雾霾,公众意识正在逐步觉醒。

如今再回看整个过程,我认为无论是在火车站还是家中,每一个人都应思考: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天空下,改善空气质量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必须参与的任务。

相关推荐